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,應按照完善治理、強化激勵、突出主業、提高效率的要求,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,促進國有資本、集體資本、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、相互融合,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,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,需要相關部門發揮好規范、服務、監管作用,更多從制度層面推動、規范改革。
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,重點是以產權為基礎,以資本為紐帶,提高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,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。一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契機,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,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,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、結構調整、戰略性重組,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,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,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。二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,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,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;按照市場化要求調整企業組織形式,加快健全法人治理結構,優化經營格局,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、自負盈虧、自擔風險、自我約束、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;建立各類資本公平進入和依法退出的體制機制,健全利益相關方權益保障機制,強化各出資方的效率意識、契約精神和依法履約意識。三是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,通過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、員工持股制度等中長期激勵機制,吸引優秀人才加入企業,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、工匠精神,以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企業。四是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與其他國有企業改革試點之間的聯動,協調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、落實董事會職權、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、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各項國有企業改革試點,促進協同攻堅,形成政策合力。
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國務院近日印發《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。 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、綠色設計、綠色投資、綠色建設、綠色生產、綠色流通、綠色生活、綠色消費,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、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,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,確保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。 《指導意見》明確,到2025年,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、運輸結構明顯優化,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,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,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、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,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,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更加有效,綠...
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快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就加快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(以下簡稱“建筑工人”)隊伍提出4個方面11項主要任務,明確到2025年,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達1000萬人以上。到2035年,形成一支秉承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的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建筑工人大軍。 為指導各地做好文件貫徹落實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相關負責人對《指導意見》作出解讀。 問:《指導意見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? 答: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其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使得農民工成為了建筑工人的主體,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據國家統計局《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》顯示,全國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有5437萬人,占全國農民工的近五分之一。在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,單純依靠“低技術、低成本”的勞動密集型模式推動建筑業發展已難以滿足需要,而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也在倒逼建筑業加快向工業化、標準化、信息化方向轉變。目前,建筑產業工人面臨的工作臨時性強、...